1923年,安徽第一個城市黨組織中共安慶支部成立。1923年,安徽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小甸集特支成立。但是,直到1927年4月前,安徽還沒有一個全省性黨組織。2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會議期間,陳延年指示柯慶施、周范文研究并向中央提出成立安徽全省性黨組織中共安徽省臨時委員會(簡稱省臨委)組成人員名單。中共中央批準這一名單,任命柯慶施為書記。中共安徽省臨委正式在武漢成立。安徽第一個全省性黨組織的成立,第一次為全省確立了黨的領導核心,革命火種由此燎原江淮大地。8月初,省臨委部分委員由武漢返回安徽,以蕪湖為省臨委駐地,建立省臨委機關,部署恢復整頓各級黨組織、開展土地革命宣傳、發動工農運動等工作。12月6日,中共中央根據尹寬的報告,決定暫時解散安徽省臨委。1928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決定恢復安徽省臨委,尹寬任書記,并組建由尹寬、王步文、王教3人組成的常務委員會。1929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決定暫時取消安徽省臨委,安徽工作由中央直接指導。1931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決定撤銷管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江南省委,改為江蘇省委,并決定在安徽正式成立中共安徽省委。1月3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安徽省委籌備工作會議,王步文、舒傳賢、方英等5人參加會議。會后,王步文等返回蕪湖組建省委機關。2月15日,安徽省委正式在蕪湖成立,王步文任代省委書記兼宣傳委員(部長)。不久,王步文任省委書記。5
1931年4月6日,由于叛徒出賣,省委機關被破壞,省委書記王步文等11人被捕,后被押解到安慶飲馬塘監獄。5月31日,王步文等人在安慶英勇就義。省委遭破壞后,安徽很長一段時間內未能成立一個全省性黨組織。為紀念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書記王步文,蕪湖市在鏡湖之畔建立“步文亭”,成為一個紅色景點。
6
1949年2月中旬,為了渡江戰役需要,華東局決定并經中央批準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宋任窮任書記。同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被撤銷。1952年1月2日,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員會,曾希圣任書記。7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100年來始終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發揮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長期以來,中共安徽省委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基礎性工作來抓。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全省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就。8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 伴隨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在安徽從少到多、從弱到強,雖經歷曲折,但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20年底,全省基層黨組織17.09萬個,其中基層黨委8376個、黨總支1.5萬個、支部14.75萬個,分別是1950年的26.7倍、698倍、150倍、23.5倍。著力激活黨的肌體細胞,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持續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365.62萬名黨員,是新中國成立時的50.7倍。
9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我省以改革創新精神積極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目前,全省1.7萬戶規上民營工業企業有1.16萬戶組建黨組織,營收百強民營企業黨組織組建率100%。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基層黨組織堅持把抓重大任務落實作為組織能力強不強的試金石和磨刀石,組織廣大黨員積極投身重大斗爭,鮮紅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動員全省16萬多個基層黨組織、360多萬名黨員沖鋒在前,團結帶領廣大群眾聯防聯控、勇戰疫情;建立1.37萬個臨時黨組織,其中支援湖北醫療隊成立臨時黨委及11個臨時黨支部。 在2020年防汛救災保衛戰中,動員6.3萬個基層黨組織、59.5萬名黨員干部堅守一線,成立3700多個臨時黨組織,組建3.2萬支黨員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筑起一道道“紅色堤壩”。

13
在精準脫貧攻堅收官戰中,向3000個貧困村選派9119名幫扶干部,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中建立3718個黨組織,建強引領群眾致富的“動車引擎”,全省貧困村全部出列,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