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就業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是什么?
答: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需求的勞動者可持居民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港澳臺人員可持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或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在常住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申請公共就業服務。
問
“2+N”招聘活動是什么?
答: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常態化開展“2+N”就業招聘活動要求,蕪湖市精準搭建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對接平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為全面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蕪湖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2”,是指“周三就業招聘”“周六人才對接”2大主題招聘活動。“周三就業招聘”,主要針對農民工、失業人員、城鎮就業困難人員、新生代勞動者等重點人群,提供人性化招聘服務。“周六人才對接”,主要針對大學生、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勞動者等各類人才,提供人才招聘精細化對接服務。“N”,是指針對特殊群體和地方特色組織開展的N項招聘活動。特殊群體,主要針對婦女、退役軍人、殘疾人、退捕漁民等特殊群體,舉辦個性化、專業化專場招聘會。地方特色,主要圍繞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等重點,因時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招聘活動。
問
初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補貼申請對象有哪些?
答:新錄用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各類初創企業。按企業實際招用人數給予1500元/人的崗位補貼,單個企業累計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2萬元,分3年到位,每年不超過7000元。
問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是什么?
答:針對離校回原籍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了解其個人意愿,對有就業意愿或者技能培訓意愿的人員,提供就業推薦、就業指導和推薦參加技能培訓等服務。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畢業生和零就業家庭畢業生予以重點幫扶。
問
組織開展進校園招聘服務是什么?
答:根據我市各類用人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的需求,組織用人單位到目的地高校開展招聘活動。招聘活動中,我局統一安排的車輛、工作餐和招聘展位、宣傳等費用由財政承擔。
問
就業困難人員主要包括哪些?
答:因身體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以及連續失業一定時間仍未能實現就業的人員,包括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長期失業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業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就業困難人員等。
問
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對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個性化援助,通過組織參加職業培訓、推薦企業吸納、幫助靈活就業、扶持自主創業等方式,幫助其盡快實現就業,對仍然難以實現就業的,可納入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范圍。根據年齡、家庭等因素,建立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排序機制,優先安排符合崗位條件的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
問
失業人員可以享受哪些就業幫扶政策?
答:失業人員通過人社部12333平臺或者安徽政務服務網進行失業登記后,可以享受免費的就業創業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服務;有創業意愿、創業能力的失業人員可以享受免費的創業能力測試、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融資服務、政策落實等服務;失業人員創辦的創業實體入駐創業載體的,按規定享受場租、水電補貼;失業人員首次創業,符合條件的可以享受一次性創業補貼;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可按規定享受財政貼息創業擔保貸款。
問
靈活就業人員享受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每人每月給予350元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職工養老保險補貼為每人每月450元)和100元職工醫療保險補貼。補貼期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補貼年齡為準)。對實現靈活就業的離校 2 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并以個人身份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給予每人每月 350 元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職工養老保險補貼提高到每人每月 450 元)和 100 元職工醫療保險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 24 個月。
問
創業大賽獲獎項目落地有哪些優惠政策?
答:參加市級及以上政府部門舉辦的創業大賽、獲得相應等次并在我市落地轉化的創業企業。根據獲得的獎項等級最高可享受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問
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的申請對象有哪些?
答:首次創辦小微企業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畢業2年以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退役2年以內的自主就業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