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情福利午夜成人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男人的天堂-日本高清不卡一级视频-av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宣傳圖片
首頁/公司新聞

【消息推送】:重磅舉措!安徽“惠企”30條來了!

政策動態


《關于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若干政策舉措》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現提出以下政策舉措。政策舉措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未特別注明時限的,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本通知發布后,如國家出臺新的政策,按國家政策執行。


目錄

一、持續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二、更大力度激發有潛能的消費

三、推動外貿外資高質量發展

四、深入推進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

五、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

六、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

七、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八、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持續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1.深入實施有效投資專項行動。

圍繞科技強省、制造強省、農業強省、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實施投資專項行動。開展先進制造業投資“領跑”計劃,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發揮“投資安徽行”牽引作用,深化“雙招雙引”模式創新,完善投資“賽馬”激勵機制。聚焦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投向,分領域集中開展項目謀劃儲備。(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2.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8條”,執行好要素保障“3個70%”、招投標“六不準”等政策。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落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全部以特許經營模式規范推進相關項目建設。建立省級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加強要素保障和融資支持。落實常態化民營企業家懇談交流制度。設立促進民間投資引導專項資金,對民間投資增速快、活力強、措施實的地方予以支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民營辦)

3.強化要素配置保障。

對省級以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省重大產業項目,實現用地用林計劃指標應保盡保。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

對新上年綜合能耗1萬噸標煤以上的高質量項目,省、市分級做好能耗保障。用足用好國家綠證抵扣能耗政策,鼓勵支持經營主體購買綠證,綠證對應電量不納入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考核。(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完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融資對接機制,引導商業銀行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徽監管局)

積極推動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


更大力度激發有潛能的消費

4.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大宗消費。

省財政支持各地圍繞智能家電(家居)、文旅、百貨、餐飲等領域發放消費券,鼓勵企業配套開展讓利促銷活動,引導激發有潛力的消費。(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

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和居民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加快推進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優化規范充換電基礎設施用電峰谷時段電價政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鼓勵各市對購買非營運性質新能源汽車的個人,以及購買新能源重型卡車和駕駛培訓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企業或個人給予消費補貼,省財政根據各地實際發放金額按最高50%比例予以補助,每市年度省級單項最高補助1000萬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允許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用于老舊小區改造和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支持城鎮老舊小區居民提取本人住房公積金用于本人及配偶雙方父母的自住房加裝電梯等改造。(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鼓勵各地因地制宜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實施階段性購房補助,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機制,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人行安徽省分行)

培育壯大商貿業經營主體,支持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培育精品國潮國貨消費。(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5.打造消費新載體新場景。

開展皖美消費新場景評選活動,推介一批消費優質新場景,示范帶動全省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對新認定的“安徽特色商業街”給予最高30萬元的獎勵。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對在各市確定的試點社區內新設直營連鎖店分別達到10家、5家及以上的便利店、超市(含生鮮超市)品牌連鎖企業,給予最高40萬元補助。(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大力培育汽車、自行車、馬拉松、電子競技等項目品牌賽事,打造“跟著賽事去旅行”精品項目。(責任單位:省體育局)

6.推動高品質旅游強省建設。

省財政統籌安排1.8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

組織萬場演藝進景區、進鄉村旅游重點村、進商文旅綜合體等“六進”活動。積極推動文化符號鮮明的“徽字號”文創產品發展,打造一批“徽字號”著名旅游景區、度假區。培育一批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和鄉村民宿,打造安徽旅游民宿品牌。對新獲評的全國甲級民宿、乙級民宿分別獎勵15萬元和10萬元,從新獲評安徽省金牌民宿中擇優選擇20家分別給予5萬元獎勵。開展鄉村旅游“風景道”“主題村”“后備箱工程基地”等專項行動,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集聚區。(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

支持設立一批職工療休養基地,積極推進長三角地區職工療休養基地互認共享。(責任單位:省總工會)

推動外貿外資高質量發展

7.打好外貿組合拳。

深入推進“徽動全球”出海行動,支持重點展會30個以上,組織不少于5000家次企業赴境外拓市場。對企業參加省統一組織的和上年度進出口6500萬美元以上重點企業自行參加境外展,按照參展國別或地區單個展位分別給予最高3萬元、4萬元、5萬元支持。對企業開展國際市場資信調查的給予資信調查費50%支持,單個企業最高10萬元。對中小外貿企業依托省信用融資擔保機構開展的單戶金額不超過500萬元的融資擔保業務,按照實際融資擔保額給予0.5%/年的擔保費支持。(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落實出口退稅限期辦結制度。(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8.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對新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給予3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考核獲“成效明顯”檔次的給予10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獲批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的給予最高100萬元資金支持。對認定為當年度“跨境電子商務企業10強、50強”、“海外倉企業20強”的,給予相應資金支持。(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加強企業國際產品認證和標準化建設。(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拓寬跨境電商結算渠道,豐富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配套產品,降低經營主體業務辦理成本。(責任單位:人行安徽省分行)

9.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打造安徽特色外資招引品牌,持續舉辦“海客圓桌會”。創新利用外資渠道、平臺、模式,深化與國際投資機構、國際金融機構招商合作,支持企業境外融資、并購后返程投資,支持境內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對新設的外資新興產業項目、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等給予資金激勵。發揮省重大外商投資項目協調推進機制作用,建立省、市、縣負責同志與重點外資企業聯系機制。(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

對符合我省產業發展重點方向,投資總額不低于1億美元的省、市重大項目,用能用地用林指標由省級統籌保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

10.提高出入境和居留許可便利度。

加快推動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在我省落地執行,并與滬蘇浙聯動實施。允許外資研發中心為應邀入境從事緊急商務、未持來華簽證的外籍人員,依法依規申請口岸簽證入境。允許外資研發中心以團隊為單位,憑工作許可和單位函件為團隊外籍成員依法依規申請有效期5年以內的工作類居留許可,為海外人才長期居留、永久居留提供便利。(責任單位:省公安廳)

深入推進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

11.深入開展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

省財政統籌設立10億元科技創新攻堅專項資金,支持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省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原則上每個項目省支持資金1000萬元左右,特別重大的項目,“一事一議”確定支持額度和方式。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專項,原則上每個項目省支持資金不低于100萬元。實施一批省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申報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12.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支持企業牽頭承擔科技研發項目,產業類科研攻關項目來自企業技術需求數不低于80%,應用類項目原則上均由企業牽頭承擔。加大獨角獸企業培育力度,持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雙倍增”行動、規上重點制造業企業無研發活動無研發機構“兩清零”行動。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牽頭組建省產業創新研究院,組建期給予研發補助或科技項目支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在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時,對研發投入視同利潤予以加回,對承擔關鍵技術攻關任務以及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研發投入,加回比例可提高到150%。(責任單位:省國資委)

完善知識產權獎補政策,支持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13.提升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質效。

省財政統籌安排25億元,支持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推進省重點實驗室重組升級,省統籌給予科技項目等支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支持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國家技術(產業、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對新獲批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省統籌給予獎補資金、科技項目等支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支持通過“科大硅谷”、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羚羊工業互聯網相互賦能,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互動機制。布局建設一批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14.深入實施人才興皖工程。

常態化開展“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動,深入實施江淮戰略帥才計劃、江淮英才計劃和萬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動。下放企業人才評價自主權,開展“按薪定才”,將薪酬待遇等作為企業人才層次認定的主要依據。授權產業聯盟、龍頭和鏈主企業自主開展工程技術系列相應專業職稱評審和高層次人才認定。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來皖創新創業綠色通道。深入實施創業安徽行動,全年支持高層次創業團隊1000個左右、1萬名以上科研人員創業。推進創業擔保貸款線上辦理,按規定落實個人和企業創業貸款貼息。(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完善高校院所科研人員與企業“雙向交流”機制,遴選一批“產業教授”到本科高校和職業院校任職,從高校選派一批理工科教師到企業掛職。(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深化省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改革,擴大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范圍,推廣“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科大模式”。(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15.強化科技創新要素支撐。

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基礎研究投入稅收優惠等政策。(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支持存量工業用地轉型用于國家鼓勵的科研產業項目。(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對國家、省規劃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及科研平臺項目,省級層面配置能耗指標。(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擴大科技企業“初創起步期信用貸”“成長接力貸”“貸投批量聯動”等專屬產品和服務模式覆蓋面,用足用好“皖美伴飛”共同成長計劃專項再貸款,新增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貸款100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徽監管局、人行安徽省分行)

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