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近日,人社部印發《關于強化人社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保障是人社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人社部門積極發揮職能優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緩解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提供優質社保服務,為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社保動力。
近日,人社部印發《關于強化人社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為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提供保障。社會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來,各地人社部門、社保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讓民營企業安心生產、職工工作無憂。加大社保惠企支持力度,為民營企業減輕生產經營壓力;發揮工傷保險降風險作用,為民營企業職工提供身心保障;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讓民營企業方便辦好社保事。
為企減負“輸血” 注入發展動力
“社保降費率政策繼續實施太好了!給企業減輕了許多壓力!”山東省武城縣鹽百購物廣場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王女士說出了許多民營企業對社保降費率政策的心聲。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民營企業經營生產面臨一定困難。各地人社部門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減輕民營企業社保費繳費壓力,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通知》提出“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至2025年底”,更是給許多民營企業帶來福音。
“我們公司規模較大,企業用工人數較多,今年階段性降低社保費政策讓我們少繳社保費95萬余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繼續實施降費率政策,我們生產經營動力更足了。”安徽省滁州市立訊精密工業(滁州)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意說。
今年以來,滁州市人社局開展“助企紓困”專項行動,按照優惠政策行業類別,摸清企業底數,分門別類,建立臺賬。結合“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深入多家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展宣傳,精準落實幫扶政策,為企業減輕經濟負擔。
“通過落實降費率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給企業注入活力。”滁州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魏軍說。
即使是平臺經濟企業,也能享受降費率政策的福利。
最近,廣西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玉林分公司興旺路營業部主管周澤欽經常拿起手機,研究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延續降低繳費率政策。“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政策,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用人成本。”周澤欽說。
近年來實施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充分發揮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的重要功能,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疫情發生之后的幾年里,昆明人社部門多次送政策入企業。”一心堂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公司已經享受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4年了。僅今年,便已享受失業保險降費率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近297.40萬元,穩定就業崗位5808人。”
山東省武城縣人社局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新媒體開展線上宣傳,組織人社干部進企業開展線下宣傳。建立企業微信群,及時推送穩崗返還政策,確保惠企政策精準直達。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許多地方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網絡平臺系統,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為企業盡快領到返還資金提供便利。
云南省昆明市社保中心通過系統智能篩選和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比對的方式確認符合享受政策單位名單,并通過網廳、公告、發送短信、電話聯系等多種方式告知單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核實單位銀行賬號等信息。單位只需關注網上公示名單和資金到賬情況,“零申報、零材料”即可領取穩崗返還資金。
山西省澤州縣人社局主動對接參保企業,確保失業保險穩崗資金應返盡返。推行“免申即享”經辦模式,依托全省社保信息系統數據比對平臺,符合條件企業無需申請、無需跑腿,經審核通過且公示無異議后,直接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精準發放穩崗返還資金。
化解事故風險 保障職工安全
企業生產,安全第一。民營企業在經營生產過程中,會面臨各類安全隱患,若操作不當,極易發生工傷事故。《通知》提出,發揮工傷保險降風險作用,組織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面向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開展工傷預防工作。各地人社部門積極開展進企業宣傳培訓、警示教育活動,利用媒體傳播工傷預防知識,讓民營企業職工遠離安全事故。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人社部門分析企業工傷事故,找出事故發生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在企業危險崗位貼放警示語,設置安全圍欄。開展進企宣傳,講解工傷預防政策,普及工傷保險知識,以工傷事故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增強企業職工工傷預防能力。
“此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選擇的場景案例非常貼近企業生產實際。技術工程師走進生產車間,幫我們找出風險點,改進操作流程,有效提高工傷預防能力。”江蘇省無錫市曙光電纜有限公司企業安全生產負責人許錫清在參加完工傷預防專項培訓后說。
江蘇省宜興市人社局將工傷預防培訓范圍覆蓋至大、中、小、微企業。同時,對全市工傷數據進行剖析、梳理并形成分析報告,確定了工傷發生率最高的建筑、化工、線纜制造三類行業和廠外交通事故場景四大板塊,分類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企業、職工工傷預防意識,切實降低工傷事故發生率。
開展工傷預防宣傳培訓,不僅依靠人社部門的力量,企業、第三方機構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武城縣人社局組織兩家參保企業開展工傷預防自主培訓,促進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和職業病預防規范化,提升職工職業衛生防護意識。聘請第三方培訓機構專業人員到工傷易發企業及社區、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工傷預防知識宣講,在全市營造良好工傷預防宣傳氛圍。
平臺經濟的興起催生出新就業形態。2022年7月,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一份保障。
昆明市社會保險中心副主任張翌介紹:“云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近3年共發生20起工傷事故,主要為廠外車輛傷害、拉傷扭傷、物體打擊、機械傷害等。我們成立工傷預防專項工作組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到一線排查工傷事故隱患,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
宜興市人社局積極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壓降平臺企業的職業傷害風險,維護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保障權益。“為服務各平臺企業及廣大受傷職工,我們建立職業傷害400服務熱線,設立聯系專員提供職業傷害保障提醒和咨詢服務。進一步優化經辦流程,堅持‘小傷快支’,做到快審快付,努力保障遭受職業傷害的新業態從業人員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宜興市人社局副局長盧國強介紹。
近年來,浙江省浦江縣人社局積極打造新業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體系建設,推出健全新業態行業“單工傷”參保政策,逐步推廣以工傷保險為基礎、補充工傷保險為補充、“X”種商業保險按需選擇的“1+1+X”新業態職業傷害保障共保體模式,切實降低用工單位經營風險,保障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我縣通過大數據歸集分析行業主管部門數據和社保信息,在摸清平臺企業和從業者底數的基礎上,聯合郵管、交通、市監、應急管理、衛健等部門,針對性開展工傷保險和工傷預防走訪宣傳活動,排查事故隱患,發放工傷參保和工傷預防‘提醒函’。”浦江縣人社局社會保險科科長張開明表示。
優化服務流程 便利企業辦事
《通知》對便利涉企服務提出明確要求。各地人社部門紛紛響應,推行完善告知承諾制,進一步清理辦理事項、精簡辦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深化涉企“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廣打包辦、提速辦、智慧辦,不斷提升民營企業享受社保政策便利度。
河北省承德市人社局成立市、縣兩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中心,整合就業創業、社會保險、勞動關系、人事人才等人社公共服務職能,實現一個機構統一對外。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經辦、一個窗口出件的綜合柜員制經辦模式,讓參保企業到“一窗”、少排隊、快辦理。依托河北省人社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人社業務24小時不間斷網上服務。
“我們落實經辦窗口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全程代理制等制度,實現窗口服務規范化,做到辦事依據、流程、時限全部公開。”承德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王衛華介紹。
“近年來,我們主動服務、創新服務、堅持服務,讓民營企業感受社保部門的溫暖。”魏軍表示,滁州市打造“全科醫生”式服務隊伍,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辦理工作模式,實現社保業務一窗通辦。將企業招用員工、企業與員工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職工退休等5個事項打包辦,退休人員關鍵信息變更、繳費工資調整等10項業務經辦時限提速50%以上。
在信息化蓬勃發展的今天,智慧辦已成為不少地區社保經辦的常態。企業社保專員只需輕點鼠標,便可以完成業務辦理。
“參保繳費‘一鏈辦理’很方便。社保開戶、提交單位劃型承諾、簽訂銀行代扣協議、社保增員繳費,全部在網上就能辦完。”長電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武城縣人社局依托德州智慧人社綜合業務平臺,推進網上綜合受理、后臺分類辦理工作模式,實現社保業務一次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
如今,在工業園區、基層村社,經常能看見人社宣傳干部的身影,他們宣傳社保經辦政策、服務流程,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的幸福感、獲得感。同時,將服務網點延伸至基層,讓民營企業享受“家門口”辦事的便利。
今年9月,宜興市人社局安排窗口業務骨干前往丁蜀鎮洑東村開展社保知識宣講活動,提高企業職工工傷預防意識。普及網上辦操作流程、宣傳惠企政策。活動期間,不少民營企業負責人就參保手續、社保補繳、待遇發放等問題與窗口業務骨干進行了熱烈交流與討論。
宜興市人社局副局長楊華說:“我們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申領、工傷醫療費用申報等業務下沉到基層,實現全城通辦。在全市163家銀行網點設立社保金融超市,將銀行柜臺變為人社服務前臺,很多企業高頻業務都可以在銀行柜臺辦理。建立社保業務就近辦網點,為企業提供‘家門口’的便捷服務。”
信息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