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見習,是指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的就業見習基地(以下簡稱見習基地)提供適宜見習崗位,吸納未就業青年進行3-12個月就業見習,對見習人員支付見習補貼的一項制度。見習期間,見習基地與見習人員簽訂就業見習協議書,不建立勞動關系;見習對象主要是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和16-24歲失業青年。鼓勵離校6個月的高校畢業年度學生到企業參加見習,提高就業能力,促進盡快實現就業。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通過媒體、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以及電視、網絡、報紙等多種渠道,發布就業見習信息,公布見習單位名單、崗位數量、期限、人員要求等有關內容,或者組織開展見習單位和高校畢業生的雙向選擇活動,幫助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見習單位對接。離校后未就業回到原籍的高校畢業生可與原籍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當地團組織聯系,主動申請參加就業見習。
(1)見習期間,見習單位給予見習人員發放見習生活補助,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其中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每月1400元給予見習單位補貼,給予帶教老師一次性200元補助;同時,見習單位為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每人100元,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補助。
(2)見習活動結束后,見習單位對高校畢業生進行考核鑒定,出具見習證明,作為用人單位招聘和選用見習高校畢業生的依據之一。在見習期間,由見習單位正式錄(聘)用的,在該單位的見習期可以作為工齡計算。
政府補貼性職業培訓由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可到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咨詢了解職業培訓信息,自主選擇適宜的培訓項目參加。也可以通過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官網,查詢培訓機構及補貼職業(工種)目錄信息,聯系培訓機構參加培訓。職業培訓主要由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承擔。
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或離校2年內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可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
培訓補貼采取“先繳后補、直補個人”的方式進行,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培訓先行繳納培訓費用,培訓合格后享受培訓補貼。具體程序如下:培訓機構組織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通過安徽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提交開班申請,經審核同意,培訓機構開展培訓。培訓結束后,應當進行結業考核。當地人社部門對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參訓人員按照規定的標準給予培訓補貼,補貼資金直接撥付高校畢業生個人社會保障卡金融賬戶。
符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規定報名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個人可向經過有關部門認定的職業技能評價機構自主申請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職業技能鑒定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要參加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專業能力)考核,成績合格者,由國家部門或評價機構核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離校2年內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初次通過某職業(工種)的技能評價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評價補貼。
按補貼標準免除符合補貼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評價的有關費用,由當地人社部門直接補貼給評價機構。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2021年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印發了《關于推行職業培訓券實施高校畢業生強技計劃的通知》,決定依托電子社會保障卡,面向離校2年內未就業畢業生發放面值不超過6000元的職業培訓券,鼓勵高校畢業生憑券參加培訓,提升就業技能,是專門面向高校畢業生退出的就業技能培訓項目。
“強技計劃”培訓項目主要由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根據自身實訓條件和師資力量,專門推出的3—6個月中長期技能培訓項目。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可通過電子社保卡中的職業培訓券查詢培訓項目及培訓機構。
信息來源:安徽人社